“我們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為核心,以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為導向,穩住國家網、聚焦新領域、推出新舉措,認真完成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各項任務,加快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當被問及2022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將如何開展時,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表示。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此背景下,生態環保工作的目標制定,既要做到盡力而為,也要做到量力而行,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
柏仇勇介紹,2022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將堅持穩字當頭,積極主動適應財政預算壓減形勢,通過保重點、調結構、強統籌,確保國家網核心任務不減、工作力度不減、監測質量不降。
穩住國家層面開展考核評價監測任務的基本盤,直接影響到對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支撐。柏仇勇告訴記者,穩住基本盤,關鍵在于突出“三個保障”。
一是保障國家地表水監測體系運行。根據國家水環境管理新要求,穩住水質考核評價基本面,保持3646個國考斷面總數不變,適當優化手工監測頻次,做好水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情況排名。在自動監測方面,壓實地方非國考趨勢科研水站的運維責任,國家加強質控。
二是保障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系運行。深化空氣質量監測評價,加強國家和地方監測數據聯網共享,全面覆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化120個清潔對照點位運維方式,加強279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加密縣(市)點位質控工作。
三是保障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運行。堅持陸海統籌,強化入海河流、入海河口、海灣聯動監測分析,1172個近岸海域監測點位一年監測三次,187個近海海域監測點位一年監測一次,監測范圍實現管轄海域全覆蓋。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
柏仇勇表示,2022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將緊盯污染防治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聚焦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把更多精力放在優化拓展、提質增效上,繼續推動監測工作補短板、強弱項,實現監測事業穩中求進,力爭在重點區域、重要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
包括組織地級以上城市深化大氣顆粒物組分和光化學監測,分類開展顆粒物、VOCs、NOx等污染物監測,支撐PM2.5和O3協同控制;地下水監測頻次由一年一次增加為一年兩次,豐水期、枯水期各一次,地方開展一次268個飲用水水源點位平水期監測;深化完善全國重點流域水生態監測評價體系,組織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專項監測,支撐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深入開展區域、城市和重點行業三個層面的碳監測試點工作,在重點流域區域開展新污染物調查試點監測,加強新污染物監測技術研究;組織實施國家、省域和典型生態區域的生態質量監測與評價,完成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等。
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已于去年年底公布,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柏仇勇告訴記者,將加強噪聲監測頂層設計,出臺加強噪聲監測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動地級及以上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支撐城市噪聲環境管理。
創新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面臨新形勢、新困難、新挑戰,要有新視野、新思路、新辦法,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工作方式方法,加快形成與治理任務、治理需求相適應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柏仇勇告訴記者,2022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要將重點放在“人努力”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上,強化現代化信息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作用,建立健全基于現代感知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確保數據“真、準、全、快、新”。
上述工作如何具體推進?柏仇勇表示,圍繞監測數據“真、準、全、快、新”的目標,2022年將重點推出五項舉措:
在深化評價辦法方面,落實“五個精準”要求,充分考慮自然因素影響,聚焦人為活動,實事求是地開展監測評價工作,深化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評價排名辦法,精準支撐和引領生態環境治理。
在提升基礎能力方面,全面實施“十四五”監測規劃,增強基層基礎能力建設,加快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地面走航監測等“空天地”一體化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增強監測與生態環保督察、環評、執法、應急等業務協同聯動。
在優化制度環境方面,加大力度推動《生態環境監測條例》出臺,夯實法規制度保障,推動省以下監測機構垂改落地見效,進一步理順執法監測機制,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推進縣級局隊站融合管理。
開展監督檢查依舊是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內容。“我們將采用‘雙隨機’模式開展國控站點監督檢查,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監測站點人為干擾和未批停運等突出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柏仇勇說。
最后,柏仇勇表示,今年開始將開展一項試點工作:“選取13個省份、16個地級市(含雄安新區),按照‘規范統一建設標準、互聯互通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應用場景’的要求,率先在全國開展環境空氣、地表水、污染源的智慧監測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