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發布了《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試行開展碳排放影響評價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不僅將環境影響報告書類項目納入試點范圍,還將環境影響報告表類項目也納入了試點,編制原則為:全行業管控實現碳排放源頭管理。
據了解,生態環境部于去年7月印發《關于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的通知》。目前在河北、吉林、浙江、山東、廣東、重慶、陜西等地,電力、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點行業已經開展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
與其他試點開展重點行業“碳評”不同,北京發布《通知》提出將實施全行業碳排放管控究竟底氣何在?本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北京已處于高度城市化和后工業化階段
具有開展全行業“碳評”的客觀條件
“經過多年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北京市的產業結構中高排放行業已經基本被疏解完畢,要想進一步降低碳排放只能向全行業挖掘減排潛力。”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社會學室主任陽平堅博士對本報記者說。
據了解,多年來,北京市通過實施工業節能降耗規劃、開啟碳排放交易試點、加快對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以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已基本疏解了重點管控行業企業,仍存在的重點排放單位,也已進行了綠色升級改造,對部分高污染、高排放的企業和產業,甚至直接“不疏解、不轉移,而是就地淘汰和退出”。
隨著社會城市的發展、經濟產業結構的轉變,2019年,北京全市900余家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總量僅占全市碳排放總量的40%,碳排放的重點領域已逐步由生產領域轉向生活服務領域,管理對象轉向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的單位、企業。
“目前,北京已處于高度城市化和后工業化階段,大規模的城市擴張和工業企業建設階段已經過去,具備開展全行業‘碳評’的客觀條件。”陽平堅說。
發布7項關于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報告要求的地方標準
明確49個行業共83個細分行業碳排放強度先進值
“北京開展‘碳評’的管理基礎比較好,相關標準比較健全,能源消費、碳排放等關鍵數據相對齊全,為實施全行業碳排放管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陽平堅指出。
據了解,針對碳排放管理對象“面廣點散”的特點,北京市充分發揮法治手段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強法規標準建設,協同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的排放。
2020年,北京市發布了7項關于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報告要求的地方標準,不僅包括重點行業,這些標準幾乎涵蓋了北京市其他所有行業。例如,《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報告要求服務業》針對“面廣點散”的服務業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報告做了規范;《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報告要求其他行業》則適用于除熱力生產和供應、電力生產、水泥生產、石油化工生產、交通運輸、服務業等之外的其他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和報告。
這些標準的發布,有利于實現從源頭環評到末端碳排放配額管理全流程核算方法的統一,為環評中納入“碳評”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有利條件。
此外,自2014年以來,北京先后發布了三批行業碳排放強度先進值,共確定了49個行業共83個細分行業的碳排放強度先進值。為碳排放強度對比評價打好了基礎。
實施全行業碳排放源頭管理
已經進入了碳排放總量控制階段
據陽平堅分析,北京全行業管控實現碳排放源頭管理,不論對新建項目,還是已建項目,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一方面,對新建的項目,必須按照《通知》要求開展碳排放評價,包括排放總量對區域、園區總量的影響,還要對碳排放強度的對標先進值進行比較,為進一步改進降碳工藝措施進行篩選等。
另一方面,對于已建項目,最好對照《通知》要求未雨綢繆,提前做好碳排放管理工作。此外,進行改建、擴建時也必須要按照《通知》要求做好‘碳評’工作。
“北京事實上已經進入了碳排放總量控制階段。”陽平堅介紹,“根據我們研究團隊與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的省、市碳達峰碳中和指數評價研究,北京已經被檢驗到實現了碳達峰,并且宣布了碳中和目標,也就是說,北京未來的碳排放將持續保持不超過峰值的波動或持續下降。”
據介紹,《通知》實施以后,將會進一步減少各行各業的碳排放量。這將為我國其他省市自治區探索碳達峰銜接碳中和目標提供寶貴經驗和借鑒。
實施全行業碳排放源頭管理
北京及相關企業應如何應對這一挑戰?
根據《通知》,實施全行業碳排放源頭管理,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引入碳排放影響評價,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增加碳排放相關內容,需結合建設項目基本情況,開展碳排放量和排放強度核算,碳排放管控目標開展評價,進行減污降碳環保措施分析并提出碳減排措施和建議,提出碳排放管理與監測計劃,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共治。
相比于去年發的《關于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的通知》,《通知》更加完善,要求也更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所清單室主任、研究員付加鋒博士對本報記者說,“對各類企業來說,現在強度控制比較容易實現,主要是碳排放總量的控制比較難,這對企業壓力比較大,企業要把碳排放這本賬算好。”
實施全行業碳排放源頭管理,北京市和相關企業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在付加鋒看來,未來碳管理有可能會像污染物管理一樣,可以采取置換的形式實現總量控制。例如一部分企業倒閉了,可以騰出這部分碳排放指標供其他新建項目使用。
“綠色低碳轉型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相關企業主動應對、主動轉型才是出路。”陽平堅認為,政府管理部門需要適應新的以降碳為戰略重點的管理導向。這對于北京來說不會存在太大的挑戰。減污降碳本來就要協同,有了之前成功的污染防控經驗,北京控制溫室氣體應該會上手更快;對于企業來說,還需要在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方面主動作為,狠下功夫。
他說:“北京的自然資源稟賦條件一般,要率先實現‘雙碳’目標,唯有借力科技。所以科技創新可能是企業,也是我們全社會實現‘雙碳’目標的挑戰,也更是最大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