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時候容易線性地看待行業演變,這僅限于常規周期內的情況,但當行業變革和時代變革共振發生時,則是非線性的,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優秀企業最終也會被淘汰,本質上不是被競爭對手淘汰了,而是被時代淘汰了。
難做難受是很多環保從業者當下的共同體感,手上的生意兩三年之間急轉直下的企業不在少數。
一位從業 15 年的水處理企業老板在朋友圈感慨,“環保行業這幾年的發展給人一種由模糊到清晰的下墜感,每一年都在內卷中調整心態、預期和認識。”
環保行業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十幾人或是幾十人,相對靈活,有時一個訂單就能續命一陣子,因此對于行業變革的感知是漸進的。
盡管如此,不難從“內卷”、“低價競爭”、“微利時代”愈加頻繁的關鍵詞中品出時局的步步緊逼。
環保人的不適感來自兩個維度的變革,一個維度是減速降溫,另一個維度是成本革命。前者這幾年已有充分表現,從業者也有充分認知,后者將會是行業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變革。
本文將從成本管理的角度對環保行業的現狀和變革趨勢展開分析,希望給尋求破局突圍的讀者朋友帶來有益參考。
對比環保行業現在和十年前,各個領域的價格和供需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
十年前的會展是甲方的采購節,現在的會展逐漸成了乙方的狂歡。
十年前相當一部分環保生意建立在信息差上面,現在每一類項目和每一種產品的價格基本上是行業的透明信息。
十年前環保的很多細分領域是進場的藍海時代,現在整個行業已經成為紅海。
舉兩個例子,號稱水處理領域的芯片的膜產品單平價格跌落至和瓷磚一個價格線,一些地區的一體化裝備則直接按斤兩論價格,同樣的現象在每一個領域多少都有一些。
對此行業中有人氣憤,表示專業屬性干沒了;也有人坦然,表示這個行業本身沒有太高技術含量。
事實上,這既荒誕又現實的現象背后,一場環保行業的「成本革命」正在發生。
復盤環保行業近十多年發展,可以提煉出幾個階段:政策釋放、市場化改革、大量玩家進場,在這些階段之后迎來當前階段——成本革命。
從需求端和供應端來看:需求端,行業進入運營時代,業主和運營單位都在要效益、省成本;供應端,行業的供給過剩,企業要在激烈競爭中求生存,這兩個訴求一致指向了環保產業鏈的成本變革。
如果只看環保行業,我們總是感覺掉進了坑里,事實是環保人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時代性的。
很多行業都有相似的境況,都在面臨成本革命。難的不只是某一家企業,某一個行業,而是這個時代。
以時下熱門的電動汽車領域為例,可以看見一個完整清晰的演變過程:先是國際企業引領創新、開辟賽道,接著國內跟進,賽道快速火熱,激烈競爭,再往下快速發展至成本革命階段,比拼產品力和市場占有率,最終決出少數剩者。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我們進入了一個時代,成本革命幾乎在席卷每一個行業,且發生的過程越來越迅疾。
連太空發射這樣的尖端科技領域也在發生成本革命。SpaceX 的進場,以頂尖的整合創新能力和商業思維,揭開了這個神秘行業的內幕,帶來了一場顛覆性的成本變革。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領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存在成本黑箱,用戶對費用的真相一無所知,供給端也沒有動力去升級設備、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這給用戶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同時也弱化了一個領域的革新意識。在科技平權時代的不斷推進,這些黑箱在逐漸被打開。
早期的環保行業也是如此,客戶不懂加上供應不足帶來了極高的利潤空間。但隨著行業和時代的變革,再加上環保行業是低門檻行業,成本革命沒有道理不發生。
事實上,每一個領域的每一次重大變革,要么完全是一次成本革命,要么帶來性價比的躍升。
每一產業的發展成熟的過程,基本上都是從技術突破到成本革命,可以說一個行業還沒有經歷過成本革命就還沒有發展成熟。
我們很多時候容易線性地看待行業演變,這僅限于常規周期內的情況,但當行業變革和時代變革共振發生時,則是非線性的,這就是為什么優秀的企業最終也會被淘汰,本質上不是被競爭對手淘汰了,而是被時代淘汰了。
對于環保企業,不能帶來顯著的、領先的成本優化,就很難處于優勢地位,甚至面臨出局。
在成本管理上,環保企業早期多少存在意識上的不足,后來則受限于管理方法上的短板,這是行業粗放的一個體現維度。
說到成本管理,大多數時候的理解是削減,這是對成本管理的片面認知,削減是必要且常用的成本管理手段,但不是全部,更加準確的說法是“把錢用好”。
對于一些環保企業,成本和收益這組關系較弱,成本的管理是讓這組關系變強。利潤最大化和產品/服務最優化是成本管理的一體兩面,宗旨是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而不是短期地優化利潤率。
初步分析下來,當前適宜環保企業的成本管理手段大致有三個方向:
嚴格來說,沒有一家企業不注重節流這件事,但節什么、什么時候節、節到什么程度是關鍵,這就要區分什么是真成本、什么是假成本。
一方面,需要果斷砍掉無效成本,比如過度的行政開支、冗余的流程、閑置或浪費的資源等,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無效成本不僅僅是不該花的錢,而是一切不必要的資源投入和浪費。
另一方面,需要優化可投可不投的成本,這類成本不是絕對必要或者可以少花,比如非核心業務的擴展、非關鍵的培訓和發展項目等。對于這類成本,企業應該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決定是否值得支出。
這部分成本可以采取優先排序、預算控制、替代方案、長期規劃等方法解決,后續文章中將進行詳細闡述。
成本管理不是一味削減,有一類成本是不能省的成本,比如戰略性客戶開發、市場營銷等,對于環保企業這些更加是業績保障。
對于不能省的成本,不應談“降本”,要談“增效”。以前 1 萬塊錢,公司能做 10 萬塊錢的產值出來,但現在花 1 萬塊錢,能產出 12 萬,這部分投入要想辦法提高產出效率。
嚴格來說這部分是隸屬必要投入部分,但有必要單列強調。
因為,如前述 02 部分,常規的成本管理是加強在既有邏輯下的生存優勢,而顛覆性的成本革命才能帶來領先優勢。
典型的案例就是 SpaceX,通過可重復使用性和低成本推進劑,給太空發射這個領域帶來了革命。
這對很多環保企業而言較為困難。一直以來,國內各環保細分領域基本有這樣一個發展脈絡:引進——消化——同質化,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外部、依賴少數創新者。
現階段,國內環保行業真正的顛覆式創新非常匱乏,但隨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一部分企業將憑借這一路徑勝出。
好用不貴已經成為國產現階段的新內涵,也是國產崛起的戰略方向。
國際品牌和國產品牌關系是從非競爭走向競爭,國際品牌以高品質、高技術壁壘占據高端市場,國產品牌以不斷升級的高性價比獲得生存發展,最終完成遭遇戰和國產替代。
此外,隨著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也會參與到環保行業的成本革命中。
環保行業的政策性走熱是內卷的前夜,而內卷是成本革命的前夜。
環保行業 30 年,狂歡也好,活下去也罷,其實都是圍繞成本占比這一條線展開的。
環保企業陷入毫無回旋余地的內卷,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的創新匱乏、內涵空虛,再往下發展,一方面在于常規的成本優化,另一方面是尋求機會創新突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