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是指藥物從片劑、膠囊劑等固體制劑,在規定溶出介質中的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評價藥物制劑質量的內在指標之一,是一種模擬口服固體制劑在腸胃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體外實驗法。
對于任何劑性的溶出實驗,藥物溶出量必須通過適宜的分析方法檢測,通常稱為終點分析,然后結合實際取樣方法以及在取樣后是否補液,將所得的各個樣品的濃度通過一定算法轉化為藥物釋放量。
盡管可以使用任何對藥物濃度敏感的分析方法,但最常用的方法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和帶紫外檢測器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每項檢測方法都有其各自的優勢。
在紫外或可見波段監測吸收度,只需最少或不需樣品制備。這種快速檢測方法有助于進行自動化檢測或者在較密的取樣點內進行檢測。隨著光纖傳感器的應用,可以不需取樣直接通過現場探針來測定吸收度。這些探針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數據,這對于那些能夠迅速溶解的制劑是非常有利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的缺陷,是輔料若在測定波長處存在吸收或者未溶的輔料,會對光線產生散射,從而影響測定結果。高效液相色譜法由于具備色譜分離能力因此可以避免干擾,增強檢測方法的專屬性。那么高效液相色譜法是如何準確地標定藥物溶出度呢?其實是有三種方法:自身對照發法、對照品對照法和吸收系數法。標準曲線法準確度較單點外標法高,但是標準曲線溶液的配制過程比較麻煩,往往要多次稀釋,這很考驗實驗員移液的準確性。有一種方法可以不用人為去稀釋對照品溶液,那就是用儀器進不同體積的對照品溶液,也就是用儀器來代替人稀釋對照品,以下簡稱儀器稀釋法。舉例:溶出樣品進樣量為10微升,全溶溶出為0.1毫克/毫升,而對照品溶液的濃度為0.2毫克/毫升,那么對照品的進樣量可以設為3、4、5、6、7微升,也可以為其他進樣體積,前提是對照品的進樣濃度范圍要涵蓋溶出樣品的溶出濃度范圍。用儀器稀釋法最重要的一個前提,是儀器對高濃度樣品的響應和對低濃度樣品的響應沒有明顯差異,這里指的是進10微升0.1毫克/毫升的對照品與5微升0.2毫克/毫升的對照品,儀器響應沒有明顯差異。在配置對照品溶液前,要確定天平經過校準、稱量準確、誤差在允許范圍內,確保對照品在稀釋劑中完全溶解、定容準確、搖勻。建議平行配制兩份溶液,一份做對照品一份為復核對照品。當樣品的規格特別小時,對照品很難一步配到目標濃度,需稀釋。無需稀釋時,對照品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項同單點外標法。使用前,先檢查移液器是否已校準,不要使用未校準的移液器;其次,檢查噴嘴是否堵塞,如果堵塞,則不能使用。在吸取液體之前,必須進行潤濕和洗滌。潤濕和洗滌過程不應對被吸取的液體造成污染。特別是管壁有水滴時,吸取速度要快,以保證被吸液體不回流,避免管內液體對被吸液體的稀釋。吸液時,移液管插入的液面不宜過深或過淺。過淺可能造成吸空,吸空不僅會污染洗耳球,如果吸入的是強酸強堿等有毒試劑,還會非常危險;過深會造成管壁外粘有更多的液體,影響測定精度。如果有則需要用洗耳球將噴嘴處的殘液吹出。如果沒有則不要吹出噴嘴內殘留溶液,否則會導致實際量比理論量偏多。標定方法為標準曲線法,溶出介質pH6.8+0.05%Tween 80、稀釋劑pH7.4緩沖鹽。準確稱取20.00 mg左右的對照品置100 mL容量瓶中,用稀釋劑(pH7.4緩沖鹽)定容,超聲使溶解,準確移取此溶液1.0 mL置100 mL的容量瓶中,用稀釋劑定容搖勻。配制平行樣,檢查系統適用性合格。檢測結果溶出度為110%左右,看到這種結果你會有什么想法呢?下面我把我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列出來,看看大家想的是否和我想的一樣!
首先對于專業從事分析研究的我來說,幾年的工作經驗,我不認為自己會在移液這一步出現問題,再說這個片是沒有檢測過含量直接檢的溶出,所以我首先懷疑這個結果偏高的原因是片的原料藥含量本來就是110%。那溶出出現110%的結果不是正常的嗎?于是我用檢測溶出的方法同樣檢測了樣品的含量,結果樣品的含量正常100%左右。那就不是片子本身的原因了,肯定是定量不準確引起的。準確稱取20 mg的對照品置200 mL的容量瓶中,加入稀釋劑定容,超聲使溶解,搖勻。平行配制復核對照品溶液。隨機取1片此樣品片置10毫升的容量瓶中,加入稀釋劑定容,超聲30分鐘(可以保證完全提取),將樣品冷卻置室溫、搖勻,取適量過濾進樣。平行配制10份。那為什么溶出度就是110%呢?其實我將樣品以及對照品的配制過程寫出來就是為了讓大家來對比,思考。引起溶出度異常有沒有配液的原因?溶出的對照品稀釋了200倍,在稀釋倍數特別大的情況下引進的誤差也會很大,你是否也想到了這點呢?于是,為了排除因稀釋倍數過大造成溶出度異常,我采用了逐步稀釋法:準確稱取20.00 mg左右的對照品置100 mL的容量瓶中,用稀釋劑定容搖勻,超聲使其溶解,用移液管精密移取5.0 mL的此溶液置50 mL的容量瓶中,用稀釋劑定容搖勻,再用移液管精密移取5.0 mL的此溶液置50 mL的容量瓶中,加入稀釋劑定容搖勻。配制平行樣檢測系統適用性合格。在這種情況下我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移液真的不準。于是我用上述對照品作為母液以其濃度的1%、20%、50%、80%、100%、120%、150%稀釋為不同水平的線性溶液,考察線性相關系數,R=0.99999,截距特別小,基本過原點,這就足以說明我的移液操作沒有問題。換種說法,片子本身含量為100%左右,而標定的溶出結果偏大,那就是說明對照品溶液的實際濃度比理論濃度低了,所以導致結果偏大。那又是什么原因導致對照品溶液的實際濃度變低了呢?生物藥的蛋白分子和化藥不一樣,特別容易被吸附,在濃度比較低時吸附現象更加突出,聰明的你是否也想到了這一點呢?于是我用溶出介質代替稀釋劑配制對照品溶液,無論是100倍稀釋還是逐步稀釋都得到了正常的結果。那為什么使用溶出介質就能有效降低或避免吸附呢?原因是溶出介質中的表面活性劑有降低或避免吸附的作用,這是來自前人的經驗哦!
|